在我國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商標申請量連年增長,連續19年位居商標申請量的世界之首,其增長一方面反映我國市場經濟活躍,市場主體數量巨大,對于使用和保護商標的意識和需求愈來愈強;另一方面也有大量惡意商標注冊行為混在其中,比如將別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標,在不相類似的商品或者服務上注冊;將大量公共領域標識、時代熱詞注冊為商標;或者大量注冊自創商標,這些注冊不是為了自己使用,而是用來叫賣轉讓以謀取利益。上述行為對我國商標注冊管理秩序和營商環境產生了嚴重不良影響,引起了社會乃至國際上的廣泛關注,應當盡早予以遏制,剎住這股不當之風。
一、打擊惡意商標注冊促進高質量發展
2020年1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加強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中指出:“我國正在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知識產權工作正在從追求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嚴厲打擊商標惡意注冊行為提供了根本遵循。
通過打擊商標惡意注冊,規范商標注冊人申請注冊和使用商標行為,提高商標申請質量,發揮商標助力企業發展的應有作用,建立健康市場生態環境。近年來不斷增長的商標惡意注冊申請使審查任務本就繁重的商標審查部門不堪重負,對審查資源造成極大浪費。商標法最新修改后,國家知識產權局將關口前移,堅持全流程打擊,在商標注冊審查和審理各個程序中采取有效措施,嚴厲懲治商標惡意申請注冊行為和違法代理行為,及早遏制擾亂商標注冊程序的惡意商標注冊申請行為,有效減輕后續行政程序負擔,極大提高商標審查工作效率,維護良好商標注冊秩序。
使用是商標注冊和保護的根本出發點,也是商標獲得保護的根本原因。打擊商標惡意注冊行為,強化權利人的使用義務,約束其遵守誠實信用原則,回歸以使用為目的的商標法律制度本源,使社會公眾公平享有使用商標資源的機會,提高申請質量,增強商標與其標示的商品和服務的關聯性,維護消費者在認牌購物中的合法權益。
二、 多措并舉嚴厲打擊惡意商標注冊行為
(一)立法立規,明確依據
對于“傍名牌”性質的商標惡意注冊行為,修改前的《商標法》就有明確規定,但對于囤積注冊,法律中只有原則性規定,缺少直接明確的依據。2019年4月2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決定,此次修改重點之一就是明確規定“不以使用為目的的惡意商標注冊申請,應當予以駁回”,適用于商標審查審理不同程序;規范商標代理行為,規定商標代理機構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委托人存在惡意注冊行為不得接受委托;同時增加對申請人、商標代理機構的惡意注冊行為的處罰措施,將規制惡意注冊行為貫穿于整個商標申請注冊和保護程序,修改條款已于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
2019年12月,為配合商標法最新修改,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部門規章《規范商標申請注冊行為若干規定》,明確了申請商標注冊的要求、不規范申請的類型以及商標注冊部門判斷不以使用為目的的惡意商標注冊申請時可以綜合考慮的因素等內容,進一步落實和細化商標法修改內容,使其更具可操作性。2019年《商標法》的修改和配套規章的發布與實施,為全面打擊商標惡意注冊行為提供了明確的審查依據和執法依據,從規則層面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二)精確打擊,精準有效
面對商標惡意注冊行為,國家知識產權局一直高度重視,全力出擊,毫不松懈,從最初的審查端發力到現在的多部門協同,審查、保護、運用多環節聯動,申請人、商標代理機構全方位規范,2018年以來累計駁回惡意和囤積商標注冊申請超過15萬件,這些舉措既震懾了商標注冊申請人,也維護了社會公共利益,獲得社會公眾的一致認可。
1.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打擊效率
商標審查部門利用信息化手段監測惡意商標注冊行為,通過對審查數據的智慧化分析,對于沒有真實使用意圖大量搶注、囤積商標資源的行為及頻繁搶注他人在先具有一定知名度商標或其他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歸類,并作為對在后案件行為人主觀惡意判斷的參考。比如,商標審查部門通過大數據篩查發現廣州四三九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申請9000余件商標,上海雋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及相關利益共同體共申請注冊縣級以下行政區劃名稱商標近5000件等,為后續處理提供了重要線索。
2.上下聯動凸顯打擊效力
新冠疫情發生后,一些企業和自然人將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火神山”“雷神山”“李文亮”等文字搶注商標,一些商標代理機構違背社會良知為其提供服務,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和憤慨。國家知識產權局及時發現,迅速回應社會關切,依法駁回328件涉及疫情的商標申請,準予申請人主動撤回866件[1],對參與相關代理業務的商標代理機構進行摸排,并轉交地方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核查,及時組織地方執法部門對相關申請人和代理機構開展約談、整改和處理,北京、上海、陜西、寧夏等地方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紛紛做出行政處罰決定,其中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轄區內代理申請涉疫商標的代理機構頂格處罰10萬元[2]。
3.迅速響應體現打擊效果
“清澈的愛,只為中國”是戍邊烈士陳祥榕生前寫下的戰斗口號,在2021年2月19日中央軍委為陳祥榕追記一等功之后,第二天“清澈的愛”就被個別企業和自然人當做商標進行申請注冊,圖謀不當利益。國家知識產權局快速果斷出手,于3月15日發布關于依法駁回“清澈的愛”等17件商標注冊申請的通告[3],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3月16日啟動對涉及的申請人和代理機構立案調查,對涉及的企業做出1萬元的罰款,并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依法向社會公示[4]。
三、常抓不懈形成常態化工作機制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2021年全國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工作方案》,把“加大整治惡意商標注冊申請等違法行為列為強化商標保護管理的主要任務;出臺《打擊商標惡意搶注專項懲治行動方案》,明確重點打擊商標惡意搶注、圖謀不當利益,擾亂商標注冊管理秩序,造成較大不良社會影響的行為,制定強化線索摸排、精準打擊、部門聯動、綜合施策、宣傳教育等多項措施,各部門各司其職,確定進度安排;此外,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建立關于商標申請注冊主體和商標代理機構的失信“黑名單”制度,并納入社會誠信體系的信用制度。未來各級知識產權管理部門聯合執法機關、司法機關保持高壓態勢,協同發力,必將讓商標惡意注冊申請沒有立足之地,讓商標回歸注冊為了使用的制度本源,共同維護好公平正當的商標注冊管理秩序,不斷凈化市場環境,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